“总共得了一钱银子,外加三百六十八个铜板。”
杨氏和张桂花数完了钱,这才觉得数目不对。
“这咋还多了呢?”
苏大郎笑道,“是镇上的一位员外家给的定钱,说是十日后府上要办喜宴,让我们给送一百五十个过去。他们给了两百文的定钱,我就应下来了。”
苏锦绣后晌又做了一小炉,总共有二十多个。
“大哥,这几个你给柳家村送去吧,顺便看看若是柳家四郎在,你就跟他商量一下,看能否再引荐一下那位县里的公子。”
“啊?”苏大郎没明白过来。
“那位傅公子家里行商,咱们看看能不能搞好关系,不然,这鲜花饼的方子,咱们也未必保得住。”
苏大郎明白了,再一想到媳妇儿先前跟自己说的那些话,大概也就猜出来了。
“行,我现在就去。”
苏大郎去了柳家村,苏锦绣则是和大嫂一起去了里正家里。
里正也是苏家人,是苏锦绣的堂爷爷。
“六爷爷好,六奶奶好。”
里正和里正夫人见她们二人揣着篮子过来,便笑道,“快坐,你们两个怎么过来了?”
苏锦绣将篮子上的布给揭开了,“六爷爷,这是我们做的鲜花饼,带给您和六奶奶尝尝鲜。还是热乎的呢。”
两人带过来的不少,因为里正家也是大户,一家四代同堂,没有分家,到现在已经有快三十口子人了。
“行了,放着吧,你有这份儿心就好。”
昨天里正就已经听说了苏家大郎去集市上卖东西的事。
“可给你爷爷那边送去了?”
“昨儿就送了。昨天本来也想着给六爷爷送些过来的,只是因为做的数量少,怕拿过来了再给您添麻烦,所以今日特意多做了一些。”
言外之意,您家人口多,我若是拿三五个过来,怕是反倒让您家宅不宁了。
今天拿过来了十几个,一人分上半个,也是绰绰有余了。
又坐了一会儿,苏锦绣和张桂花才回去了。
里正看着老婆子去关门,笑道,“这苏家的几个孩子都不错呀。呵呵,我那个三哥当初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把保柱一房都给分出去。”
里正夫人冷笑,“还能是怎么想的?不就是因为偏心呗!你看看人家瑾轩现在也是童生了,听说明年可能就要下场考秀才了,再看看苏保国的那个大儿子,现在都二十多了,还没中个秀才呢!”
里正叹了口气,“都是穷闹的呀。”
里正夫人撇嘴,“就是富了,你那三嫂子也是个偏心的。当初家里真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那会儿的开销才多少?再说了,保柱一年自己挣多少银子?人家好歹也是个木匠,也就是你三哥三嫂瞎了眼,才会偏着大房。”
里正眼见她越说越不像话,便轻喝了一声,“行了,少说一句。”
再说苏大郎去了柳家村,柳承恩并不在家,而是去了县里上学,苏大郎将东西放下就走,连口水都没喝。
次日,苏大郎便又早早地借了牛车,带着妹妹和媳妇儿去了镇上卖鲜花饼。
他们今天做的多。
打算在镇上卖一百个,剩下的两百个,则是要拿到县城里去卖的。
所以,小四吆喝的格外卖力。
不到晌午,这鲜花饼便又卖完了。
几人赶紧收拾,急急地往县城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