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99年
那个一个雨季,一支部队在陡峭的山峦上疾行。
他们刚刚穿过涨水的沧水,前往江北支援。
江北局势从今年年初就变得非常紧急,秦军和卫军不停摩擦,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阶段。
为了增援在江北的守军,太子康德隆迅速在江南征兵,下至十六岁,上到四十岁,全部进入了征兵行列。
雨季开始前,已经有大约两万人渡江投入到江北的防御,到了差不多年中的时候,卫军和秦军的冲突终于演变成了战争。
这场战争被称为世纪之战,是秦卫百年之战的一个终结,也是南飞界进入13世纪之前最后一场战争。
战争最初开始于漕地,秦军纠集了大约三万人强攻漕地,漕地乃是江北平原重要的关口,漕地之后,将有一百多里一马平川的土地。
卫军在漕地部署了大约五万人,在人数上占有大量的优势,但是面对秦军精锐部队的强攻,只能处于被动防守的姿态。
秦太子姬晟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会让你以为他是全力以赴,其实却还留有后招。负责强攻的是秦国的黑虎部队,所以为了消灭黑虎部队,江北总督从各个郡县都调集了部队分成四路包围秦军,秦军还象征性派了部队反包围。
但这一切都是姬晟的瞒天过海,因为秦军当时已经从水路进犯了卫国江北靠海的西面,打通了一条从西面进入江北的走廊,而秦军大批骑兵部队从这条走廊绕道到了江北大平原。
虽然这条走廊比走漕地要多几十里山路,但是显然损失小了很多,秦军的几万骑兵瞬间将江北截成两半。
卫军在江北陷入两难境地,只能继续往江北增兵,希望能够突破秦军的封锁。
但是秦军步兵已经占领了平原的一些战略要地,卫军只能如同泥淖行军般一点一点推进。
这样就彻底把机会和时间交给了秦国。
漕地四周,卫军聚集了十万部队,分散各地,但是秦军依靠后方力量的不断补充,使双方实力此消彼长。
这种危机下,漕地的守将只能向让漕地居民从漕地撤离,意图和秦军决一死战。
山雨欲来风满楼。
1199年的雨季,比以往时候来的要晚一些。
江南是雨季,其实到了江北,就是冬天。
江南的士兵穿着蓑衣到了江北,感觉到了一股深深的寒意,难以言说的湿冷,刺痛着士兵。
部队在疾行。
战争在继续。
秦卫投入了战争以来最大的兵力。
秦国当时名将一堆,除了太子姬晟外,中坚力量有白无涯常超李德禄。老一辈还有刘志奇刘志高两兄弟,张天峰。
卫国除了护国者刘斌外,还有江北总督郝正国,以及郑穗边马英鸥李登怀,都是一时豪杰。
黄伟当时就在郑穗边率领的第三支增援部队里面。
当时卫军还没有番号,有番号已经是康德隆当上卫王以后的事了。
黄伟是被征兵进军队的,起初他是江南的一个农民,他的父亲因为生病,今年的所有农活黄伟全包了,不过第二季的稻子还没来得及中,自己就被稀里糊涂拉进军里当兵了。
黄伟并不知道自己的的统帅郑穗边是什么样的人,但是秦国人知道,这人爱财,出格。
郑穗边打仗往往有一支部队护着自己的珠宝,要是这箱子珠宝在,那么郑穗边就会很很卖力,但是一旦没有那箱子在,就会死气沉沉。
刘斌为了让郑穗边能够好好支援,特地用北国买来的马来拉珠宝,就是希望郑穗边能够全力以赴。
战争,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