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元新政的几点认识
2016-02-22 作者: 夜雨微歇
关于建元新政的几点认识
因为本人对自己这部小说存有许多疑义,正在着力思考与改进,今日又要暂更一天。但是,今日我还是有许多东西可以带给大家。我写这部小说,并不纯粹是因为钟爱武侠文学,同时也蕴藏着对历史的热爱之情。所以我选择将第一部小说设定在鲜有人提及的西汉时期,而主人公更是历史上的人物(故事是结合《史记》虚构而成!!)。于我看来,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而这个朝代中最伟大的君主无疑是汉武帝刘彻。我相信大家也应该知道,在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伟人眼中,汉武帝绝对是功大于过,正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分析汉朝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汉武帝是在怎样的一个艰苦困难的状况中将汉朝带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天所要阐述的是本书的第一个历史背景——建元新政的历史背景,以及汉武帝所面临的危机!通过这篇文章,兴许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书的思想所在!(注:这段文章非作者所书,由网上摘取,何新:《汉武帝新传》,颇觉有理!)/(另外,明天一定更新!各位有什么建议,可以向我留言!!虽然我成不了什么大家,但是本人一向认为,小说不只是意淫的工具,如果有人实在是要看爽文的话,本书可以绕过!重申:写作只是兴趣使然。并且本人还是会保证更新的。)
1.汉初“无为而治”并非太平天下
前人之论刘彻,多以其为太平天子,也有认为他是挥霍无度之败家子者。认为刘彻上承文景盛世,国库充盈,因而对外大规模用兵,“内穷侈靡,外攘夷狄”,致使“天下萧然,财力耗尽”。《汉书》作者班固对汉武帝功业基本肯定,但也说:“如武帝之雄才大略,若不改文景之恭俭,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认为汉武帝的失误,在于改变了文景时代无为而治的黄老路线。
实际上,文景之世并不是太平时代,而是潜伏危机的时代。
汉文帝时产生了两位具有宏观战略眼光的杰出政治家。一是贾谊,一是晁错。贾谊出身平民,是研究《春秋左传》的专家。20岁从政,33岁早逝。生前曾多次问文帝提出富国强兵的改革建议,遭到列王公卿的反对。文帝忌惮朝野舆论的压力,虽然重视贾生之论却不敢采纳。晁错是研治《尚书》的专家。在担任太子家令时多次向文帝上书,提出削藩限制诸侯的政议,重农主义的经济政策和击胡备边的对外战略,文帝均明确表示欣赏但也不敢采用。
文帝时“匈奴连岁入边,杀掠人民及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敝甚。”文帝六年,匈奴两路攻汉,“烽火逼于甘泉、长安”,兵锋直逼距长安不远的皇帝行宫甘泉宫。(宫址在陕西淳化县西北。)而文帝也只有以外嫁公主纳币和亲一策作为应对。景帝初即位之第三年,以吴王、楚王为首的刘姓七国诸侯即联兵造反,其口号是“杀晁错,清君侧”。景帝不得不杀掉晁错作为安抚,但诸侯并没有退兵。兵连祸结,内乱一年后才被中央平定。景帝在位仅十六年,其间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景帝时代,国政糜烂,法制荒疏。王公贵族嚣张,官制世官世守。“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当此之时,“网疏而(豪)民富,役财骄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国,公卿大夫以下,争夺奢侈无限度。(《通鉴》卷16)
2.刘彻不是坐享其成的太平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