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头离去后,碧行之仔细看着薄薄的小册子,初读皱眉,再读有些能够理解接受了,等到第三遍的时候便是拜服地五体投地。
就这样他一本接一本地读完了《太平圣惠方》、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也曾试探性地医治过山下的一些病人,遇到不明白的先是自想,苦思而不可得就去问胡青羊。
退藏庭不同于其他的名门,门中弟子少得可怜,算是碧行之只有九个二代弟子,和胡青羊同辈的更是一个也见不到。如果没有山下求医的人,一年都不会有什么人来往,毕竟地处僻远,远离人烟。
平常山上的人不到十个,能够说得上话更是不足一掌之数。如此山上安静事少,时光易逝,正如其名,枯荣山,除了退藏庭内的药圃树木是胡青羊花大代价夺了天地造化,能四季常青,山脚山顶的花草树木都随风向枯荣,南风吹则荣,北风吹则枯。
如此匆匆过了两年,花也荣败了两次,碧行之已经二十岁了。这两年间碧行之除了看医书钻研医理外也还琢磨《燕十三刀》,不过碍于精力缘故,进展有限。胡青羊这两年则是格外欢喜,除了有碧行之这个绝佳的试药人,让他的医术大为长进外。碧行之在医道上的天赋更是让他吃惊,时常感叹,以碧行之的天赋,配合他这个万载难逢的名医,最多再花两年,就是华佗再世也能一较高下了。唯一可惜的是仍旧没有找到血蛊虫的解药,这始终是师徒二人心中的一根刺。
因此两人都很少提血蛊虫的事,但是邙山论剑越来越近,由不得两人逃避。两月后,六月初八就是大辽南北两域年轻俊杰聚首论剑的日子。碧行之能够活着来到大辽,以致来到枯荣山,首先就是为了能在邙山论剑,以一个异国人的身份搅动大辽死气沉沉的江湖。
不用说也知道其中凶险异常,但是身中血蛊虫的碧行之不得不去。本来若是这两年潜心武道,将境界提到二品巅峰,无论是胡青羊还是冷绛雪都对他有极大的信心,就是大光明顶的第一弟子也未必就能胜过他。可是他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了学医,至今境界也才二品处境,只不过比初上枯荣山时更稳固些罢了。
胡青羊紧皱眉头,碧行之的生死也是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大光明顶对冷绛雪的仇恨肯定会发泄在碧行之身上,这对眼前的少年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若是之前他教碧行之医术,心中还想他因此武道停滞少杀几个人,少给自己惹点麻烦的话,现在他宁愿碧行之多杀几个人,也要把自己的命保住。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两年的朝夕相处,师徒间自然有了真感情,更何况碧行之医道天赋更在二师兄平山之上,哪怕他情况特殊,胡青羊心底也已经把这个少年看做自己的衣钵传人。在胡青羊自己眼里,他的衣钵从来都是医术而不是武道,他习武只是为了能够安静地钻研医道。
相比较而言,碧行之反倒不怎么紧张,他心里也担心,没有人不怕死,但他却没有过分焦虑。学医对他的性情有所影响,医者切记不能自乱阵脚,这让他二十岁就有了寻常人三十岁都不一定有的冷静。当然更主要的不是这点,每个人的自信都有其底气,碧行之也不例外。师父师姐不看好他是因为他的境界,可是碧水寒和燕飞都曾告诉他境界说重要也不重要。
论武道修为,当朝没有人敢说稳稳压过碧水寒和燕飞一头,他们两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巅峰。所以他没有紧张,因为他相信那两位的眼光,所以他也相信自己。无论越境有多难,古往今来达到这一步的人有多少,他都必定是其中之一。
躺在床上看着身侧的刀,最后一点担忧也在刀光里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