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无广告第212章八年无文盲
中央大学堂的师资力量在一开始也是非常稀缺的。全文字无广告
师范学院的教师们则让司马徽和他的好友、门生们担任,同时向各地征求郑玄等名师过来讲学。
郑玄、管宁等人虽然很抵触吕布的“全民教化”的理念,但他们却也不得不欣赏吕布把儒学推广普及到所有民众的雷厉风行的大举措,对吕布是又畏又敬,同时又抱着比试一下的心理来到了中央大学堂。
吕布虽然心底深处对这些沽名钓誉的名师们没啥好感,但他基于实用主义的态度,在表面上对这些名师很是礼遇。
他的态度也感染了大学堂的学员们,这些学员们都抱着“求实不务虚”的心态,积极地向那些名师讨教,能学到一点儿就是一点儿,跟这些名师的大部分所谓弟子很不相同,那些弟子们之所以投靠这些名师门下,完全是想借助这些名师的名气为自己的仕途贴金。
师范学院的学生们都是不走仕途一心做学问教学育人的,他们的向学之心更浓,这样也赢得了那些名师的好感,郑玄在邺城待久了,喜欢上了这里,便欣然接受了做师范学院名誉院长。
军事学院除了胡昭、司马徽、卢植主讲之外,吕布也是主讲,田丰、沮授、董昭、郭嘉、徐庶、韩浩、高顺、黄忠、张颌、高览、麴义等将领也都有主讲的课程,吕布很讨厌门生故吏制度,所以他并没有给这学生们分别指定导师。
在吕布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中央大学堂尤其是军事学院的学员们知道,他们只是一个人的门生,那个人就是吕布,其他人只不过是他们的授业教师之一而已。
军事学院学《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等兵法外,更重要的一门课程便是吕布亲自授课的《战例》,在这个课堂上,吕布把这个时期之后历史上的所有战争战役都当做一个个案例拿出来讲,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淝水之战之类的,当然里面的时间、人物都改头换面,吕布像说书一样地讲这些案例,学员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但每次到下课时他们就苦恼了。
吕布给他们的作业是,假设他们是失败的一方,开始怎么准备,战役中怎么调动人马,才能胜利。(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批改他们的作业的并不是吕布,吕布没有这个时间,而是让郭嘉、徐庶等人帮忙。
当然,其他将领们授的课程多跟自己的军事生涯有关,有理论又有实际,学员们听课听得很起劲,学得很起劲,提高的很快。
政治学院有胡昭、杨彪主讲,卢植、马日磾、刘弘、郑泰等人和其他高级文官也被请来主讲,讲为官之道,讲律,讲策。
军事、政治学院的主讲人多半是军中宿将、朝中老臣,这样的教授比起那些从来没有出过象牙塔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做教授强上百倍。
文艺学院有蔡邕、陈琳、路粹等人主讲,另外还邀请了海内闻名的才子如孔融等人前来教授。
技术学院有郑浑主讲,田畴、李植等技术性官员也参与讲学,吕布在师范学院主讲《格物》时,技术学院的人都要前去旁听。
女子学院的讲师们则有蔡琰和其他朝廷大臣家中有才学的女子们,吕布的妻妾严琳、貂蝉、吴瑕、甄姜等人也都有课程,严琳、甄姜多讲授陶朱之学,吴瑕教授武艺,貂蝉教授女红和女官经验。
吕布严格限制大学堂教师们的资格,没有实际经验的人不能做教师,只能做助教,必须要在相应的岗位做过多年,有丰富的实际经验才能进入大学堂做教师,比如没有在军队里待过的不能进军事学院讲课。
吕布知道,单单设立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这样的教育制度,并不算完成了全民教育计划。
那些进入小学堂的五六岁的娃娃若成才也要等到十年后了,而吕布现在正缺人,他等不到十年后,他想要在十年内就把自己辖内的文盲率减少到二成以下,识字的人要达到八成以上。
识字的标准可不只是会写自己的名字,而是要会看会写三千个常用字,光靠师范学院培养出来的教师是远远不足把辖内数百万文盲在短短数年之间教得会看会写三千个常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