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一章,各人对于应对危机不同的方法,大家应该就看得出来,他们各人想法的区别。
作为从小在美国长大的麦克.郎,作为世界首富的想法与其他人的看法并不相同。李石曾与顾维鈞的想法从某种角度而言,是一种较为保守与稳妥的方法。
但麦克.郎并不喜欢,虽然唐云扬的“遗书”中表明“稳定高于一切”。但在他的眼中,表面上的稳定并不值得刻意维护。
而中华联邦建设、发展的根本性稳定在于——在法律规则下的和平政党政治,才是他需要不惜一切手段维护的“稳定”,就算是为此目的,大杀四方,他依然不会有丝毫手软。
大约商人们的看法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一致性,麦克.郎的话音刚落,一直没说过话的南希.格林开口了。她的话,实际代表了大多数企业家的看法。
“在危机来临时,任何一种出卖中国任何利益的手段,就间接的影响着商界的诚信!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当中必须维护的方面,甚至这一要点比之表面稳定更应当受到重视!”
顾维钧理所当然应该支持麦克.郎,毕竟他才是未来自己的搭档。至于李石曾的考虑,虽然较为平稳。
但他显然把国内的某些在野党想得过好,如果这些家伙根本早就知道现在的事态,那么他们会做出些什么,还真是难以预料的事情。
的确,在这种时候真的有不长眼的人。
汪精卫,作为这时主要在上海及附近周边发展的中华革命党的二号人物,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信任。但我们知道,他始终是个不安分守己的人。
因为他得到了一个消息。
这里不得不说说另外一些人物,他们在本书之中从来没有露过面。当时俄罗斯布尔什维克的建国策略是,向全世界各个国家输出布尔什维克革命。
我们在德国基尔军港所谓的“水兵起义”中看到过他们的身影,我们在试图分裂中华联邦蒙古领土的叛国事件中,发现过他们的臭屁。
至于中华联邦,则完全没有渗透的余地。因为,为了支持世界布尔什维克革命,大多数俄国的追随者已经被送往美、英、法,等等欧美国家,前去学习。
不过,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层面,所以国内应该这样说——“余毒未尽”!所以,唐云扬失踪的消息,第一时间就被传到了上海,而且直达汪精卫的耳中。
前面说过,所谓的政治倾向,对于国家、民族而言往往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唯一的前提是,国家、民族的利益是否因为这种政治倾向而受到损失。
这也是联邦政府一直在宣传的,不承认任何与外国势力相勾结的政党建立的任何形式的政府原因。也是加入第三国际的布尔什维克人被送出中华联邦,不得不生活在“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几乎是所有人都明确的道理。
所以,就“不得志”的“中华革命党”与当时在世界上,因为所谓的“输出革命”而变得臭名昭著的第三国际有着某种紧密的联系。
这时第三国际带给其他国家布尔什维克的,是粗暴无礼的干涉。这是甚至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后来自己也曾经批判过的——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
这时,这种指导方针,导致各国武力夺权的行动此起彼伏。实则,今天看来,这不过是为了瓦解当时西方国家对于俄国发动进攻的,一种总体战的策略或者说手段。
最后的结局上,西方各国因为国内的反战,而不得不离开俄罗斯。至于后来的苏联的百姓们是否幸福,这实在是外人说不清楚的。
不过我们看到前苏联今天的“解体”,大约也就会再次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了。
得到唐云扬失踪的消息,汪精卫的精神状态可以用欣喜若狂来表示。这时我们也就明白,与第三国际挂上的勾的人,实际正是中华革命党中的某些人物。
只是,这一点现在的联邦政府一点也不知道一切的阴谋与计划来自于何方。毕竟,知道消息的唐云扬与安妮.泰勒的去向完全无法说得清楚。
接受唐云扬的建立,前往上海发展的孙中山,在黄兴死后以前的政党发展纲领,使自己麾下的“中华革命党”与当时的“中华国民党”再次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