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爱读小说 > 蚁贼 > 第156章 定辽 2

第156章 定辽 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全军随时备战;加派前边斥候的人手,扩大警戒范围,多散出五里便是。”陆千十二毫不犹豫,他心意已决。军法失期当斩,砍头小事儿,不过一死而已;倘若误了邓舍的大事,万死难赎其罪。

雾掩辽东,夜色沉沉。

陆千十二军令一下,三军行动。绕过前边村子,折入山林小道。数百人偃伏其外,潜行入元军哨卡的老卒,猫着腰,落足无声,寒的短刀,穿透敌人的咽喉骨,元军士卒悄然倒地,鲜血如喷泉般瞬时染红了灰雾。

灰雾中,轰然巨响,入耳叫人心跳腿软。

由陆千十二部向南,一百多里外的广宁城。城上城下,正在厮杀鏖战的双方因这巨响而短暂停顿,随之而来震耳欲聋的欢呼,无数的惊骇,千军万马众目睽睽,他们看见,城墙塌陷了一角。

元军帅帐一杆大旗挥动,潮水似的的元军蜂拥而上。闻听有红巾将校高呼,连点了三四个人名。凡被点到名的,无不奋然应答,卷带本部,奔驰来救。矢石如雨,箭如飞蝗,为争夺塌陷处的主导权,惨烈的肉搏再度展开。

潘诚提枪立在城头,眼望无边无际的雾气,近处的元军清晰可见,远处的元军时隐时现。

他回头后顾,城中满目疮痍。

元军集中了几乎全部的火炮、石砲,日夜不断地施放入城,莫说挨近城边的房屋,就连城中心的一些民宅商铺,也受到牵连波及。死在路边的尸体,没人去管,侥幸没死的居民,由全副武装的士卒看惯押送,川流不息运送各种军械,他们的面容,人人带着惊恐害怕。

“王宗哲走了几天了?回来了么?”

这个问题,短短一日半夜,潘诚问了几十遍。幕僚知他焦躁,丝毫不敢露出半分不耐,要知道,就因了些许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潘诚已经连杀了七八个人了。他恭恭敬敬地回答:“王大人前日去的武平,还没回来。一来一回他得两到三天,料来今夜不回来,明天肯定回来。”

“明天肯定回来?他怎么不到明年再回来!”

潘诚没有预兆地突然发怒,暴跳如雷,指着城墙塌陷的地方:“你算算,这第几次城墙塌陷了?明天回来?回来给老子收尸么?”他英俊的脸扭曲骇人,他平素极其注意整洁的一个人,此时却顾不上理会衣甲上的鲜血、灰尘。

左右一个个仗马寒蝉,噤口不语。

潘诚发了通脾气,看着塌陷处,红巾渐渐占了上风,心头稍微一松。问过王宗哲的行踪,他瞥了左右眼,欲言又止,似乎又有个甚么问题,想问又不敢问的模样。幕僚知晓他的心意,却只当不知道,装糊涂。

他深深吸了口气,改问另一个问题,他问道:“潘仁呢?有无军报送来?闾阳军情怎样?老子催了他几天了,为甚么到现在,他的军马还没有来到?”

“三将军上午送来了军报,他前后派过两次援军,一次被鞑子击退,一次中了鞑子的圈套,全军覆灭。他下了军令状,说明日要尽起闾阳主力,不惜代价,务必突破鞑子的封锁,来救我城。”

“不惜代价?没了老子,还能有他的闾阳么?”

潘诚咒骂归咒骂,倒是没责怪潘仁的的意思,顶多恨铁不成钢罢了。他有两个弟弟,二弟潘信,骁勇善战,前数日战死在了前线。潘仁排行第三,官位挺高,大宋辽阳行省闾阳翼元帅,论能力,最差的一个。

闾阳万余军马,与广宁相隔不足六十里,中间拦截的元军才数千人,他居然三番两次冲不过来。潘诚微微后悔,当初不该送死了潘美,要他的义子潘美还在的话,凭借他“辽东红巾夜明珠”的称号,不失为一大臂助。

斯人已逝,想也无用。这个念头一闪而逝,潘诚随即把注意力投入了眼下,他终于还是问起了那个他最不情愿问起,也是他最迫切想答案的问题。迫切,是因为那是他唯一的救星;不情愿,是因为他怕失望。

“小邓,来了没有?杨万虎部,来了没有?”

没人回答。

许久半晌,有个说道:“据报,这几天纳哈出不断骚扰辽阳,杨万虎部又有后撤的迹象。小邓,……小邓没有动静。”

潘诚捏紧了铁枪,他看到塌陷处的红巾,彻底挡住了冲袭的元军。在他们的身后,很多的民夫冒着弓矢,抬着女墙、木墙,搬运着砖石,甚至死人的尸体,慢慢地堵住了缺口。他喃喃地道:“三天,第四处塌陷。”

烽火连天广宁路。

--

1,宁昌路为漠南五投下之一亦乞列思部的封地。

1214年,蒙古军分左右路伐金,亦乞列思部主孛秃率领左军,攻占辽西豪、懿两州,成吉思汗遂以此两州地赐给孛秃。1285年,亦乞列思部主驻幕豪州宁昌县,封其孙为宁昌郡王。1308年,驸马阿失被封为昌王。1318年,设县为府。1322年,升府为路。

2,金莲川幕府。

1251年,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于金莲川,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3,许多的女人也马术出众。

“辽左女子善乘马,较男子更胜。加鞭疾驰了无畏怯,而姿态更飘逸。偶有一二不能乘者必共笑之。”此则出自清人笔记,讲述的约为满人妇女,蒙人、满人皆为擅骑射之民族,料来应有相仿之处。

4,主人必进鸡黍或屠豚,备刍豆以饲马骡。

“辽左风俗古朴,行旅有过门求宿者,主人必进鸡黍或屠豚,备刍豆以饲马骡,不问客之何来何往也。”

“行柳条边外者率不裹粮,遇人居直入其室,主者所有出烹,或日暮让南炕宿客,而自卧西北炕。马则煮豆麦搓草饲之,客去不受一钱。”

此两则一样出自清人笔记。

柳条边:清朝统治者为禁止汉人进入内蒙古和东北,实行种族隔绝,在辽宁和内蒙古修建的一道壕沟,沿壕植柳,因广设柳树,称柳条边,又名盛京边墙、柳城、条子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