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七章斗法
未经过加工的翡翠原石称为“毛料”。在翡翠交易市场中,毛料也称为“石头”,满绿的毛料称为“色货”。
绿色不均匀的毛料称为“花牌料”,无高翠的大块毛料被称为“砖头料”。
整体都被皮壳包着,未切开,也未开窗口也称开门子的翡翠毛料称为“赌石”,或称“赌货”。
赌石的外皮裹着或薄或厚的原始石皮,不同的赌石颜色各异,红、黄、白、黑都有,还有混合色。
玉石交易中最赚钱的,最诱惑人的,但也是风险最大的非赌石莫属。珠宝界有一句行话:
赌石如赌命。
赌赢了,十倍百倍地赚,一夜之间成富翁;赌垮了,一切都输尽赔光。与赌石交易相比,股票、地产等冒险交易均属温情而相形见绌。
赌石作为一种独特交易方式,是历史以来中缅边界和云南玉石交易市场兴起并繁荣的。
一块未经开窗的原石,除了形状和重量外,谁也说不清里面是什么,赌石界有这么一句话:“神仙难断寸玉。”唯有切割剖开后才有真实的结论。
赌石人凭着自己的经验,依据皮壳上的表现,反复进行猜测和判断,估算出价格。
买回来可能一刀剖开,里边色好水足,顿时价值成百上千万,也有可能里边无色无水,瞬间变得一文不值。
这就是赌石的风险。“一刀穷,一刀富”,一块石头可能使人暴富,也可能使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赌石是滇缅边境一带流行的一种独特的高档翡翠原石交易方式,它以其赌博色彩浓,刺激性强,风险大而吸引八方玉商参与下注,可谓久盛不衰。
卖家如果懂行会赌,眼力好运气也好,购得上品,瞬间就能成暴发户,百万乃至千万富翁,相反如果看货走了眼,时运不佳,也会血本亏尽,倾家荡产。
上个世纪初,腾冲出现了一批赌石行家,发迹成名。毛应德因赌得“毛家大玉”而富甲一方。
为炫耀其富贵,死后将上千对高档翡翠镯,扎成棺材罩子,作为陪葬品。
清至民国年间,珠宝行业有个行话叫“赌行”,所谓“赌行”,指的是珠宝玩家到珠宝行寻觅翡翠的一双慧眼。
翡翠贸易尤其是原石贸易,成功倚仗着运气,就象赌博、彩票一样对未来投资。据清代檀萃所著的《滇海虞衡志》记载:
“玉出南金沙江,江昔为腾越所属,距州两千余里,中多玉。夷人采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获,大小如鹅卵石状,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
估客随意买之,运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见翡翠,平地暴富矣!”这就是现今华缅和缅泰边境“赌石”交易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块赌石是“和氏璧”。
相传在二千年前的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他发现了一块玉璞。先后拿出来献给楚国的二位国君,国君以为受骗而先后砍去了他的左右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