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朋克公司在国内都不是明星企业了,那是传奇企业了。打美国的牌子不假,但国内一般还是拿SP当中资企业看待的。
只不过从私营企业,疾速膨胀成传说中的世界级财团了,这又让SP这个名字,离“私营企业”这个印象远了起来。
与一般中国企业的印象也迥异了起来。
国内不是没有大公司,魏桥,苏宁,华为,正威,沙钢,吉利等规模都不小。
国企就更大了,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移动电信,联想,中钢,中粮,中船,中铁,一汽二汽等等,超大型的企业还是很多的。
可蒸汽朋克公司这家起源于国内南方的本土公司,在国际上的亮相与中国企业的印象大不相同。说是打破了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在世界上的印象都不为过。
开始是批判的多一些,毕竟姓荣的不是一般的疯,狂妄自大,好大喜功,蚍蜉撼大树一样,老想拿板砖拍帝国主义,那可能么?
开始谁都认为不可能,特别是专家教授学者,上电视的嘉宾,一个个言之凿凿“我们要看到差距”,“要学习”,“要虚心”,“这种盲目的扩张会导致”……
可是,慢慢的口风就变了,不变不行了,板砖上全是血,帝国主义躺倒一地。
这种诡异的事情,引发了经济界的大讨论。
特别是在民间,有个侵略性这么强的企业,尽管另类,可还是受到了疯狂的追捧。
尤其是在帝国财团扑击华尔街一役,无数留洋教授,土专家视之为上帝的美国金融资本,幕后操纵世界的犹太资本,被人像是猎鹿一样残杀。
怎么死的,为什么死的不知道,只见美股上万亿上万亿的蒸发,银行金融机构一波波的填壕。
大明星高盛,大摩一类的更是泡都不冒一个,这不是统治世界的力量么?次贷危机的主角,传闻中幕后操纵欧洲的力量,怎么上桌的资格都不够?
或许是明星投行与早先印象差异过大,专家教授又开始解释投行不过是上市中介,是干金融服务业的。
与代验资的差不多,是挂银行牌的PE加代理上市服务商,并不参与二级市场上的活动。
真正的博弈是在帝国财团与对冲基金,私募,商业银行,持股机构与跨国公司之间展开,没投行什么事。
一个代验资的中介统治世界,操纵欧洲?这怎么跟以前说的不一样了呢?郎教授不是说青菜猪肉价格都是高盛控制的么?怎么又出来个芝加哥?伟大的导师索罗斯,为何上不了桌?
以前都是美国资本,国际金融大鳄。这怎么美国资本还打内战呢,怎么跟中金中投不一样啊,到底美国资本有几个?到底谁是国际金融大鳄?
一场发生在美国的博弈,刷新了国内对国际金融资本的认识,追捧投行的调门降了下来。又开始流行起了财团的话题,流行起了对内循环的解读。
深刻解读,党校级别的!
帝国财团有别于中金中投,不同于传统认知上的投机或是投资,不是索罗斯对冲性质的做空获利,是以歼灭敌方有生力量为主导的非市场经济行为。
金融战争,第一次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不再是以前的捕风捉影,而是脉络分明的呈现给了世界。
双方针对的对象也不是国家,不掺杂国家与民族主义,对垒的双方同为资本集团,不是单一的金融力量,背后都有实业的支撑。
帝国财团对阵华尔街这一役的双方主力,背后全是工业资本与有实业支撑的跨国公司。
华尔街参战一方,手中同样握有美国各大广播电视网与有线电视,持有信号输送商,没有一家是纯投机资本。
纯金融性质的投机资本,对冲基金,银行,私募,不过是炮灰的角色。连控制报表的能力都没有,就是跟风炒作的力量。
双方风一大,美股上万亿美元的朝下掉,这些明星就纷纷扑街了。
大明星高盛,大摩一类的,更是站都没资格朝圈内站。除了时不时出个报告,根本就没它们的事,战争双方谁也不在意它们。
这就是控制世界的力量?怎么在财团之间的博弈中,跟小瘪三似的?
财团的力量,在这一役中清晰的表露了出来。
数十家食品跨国公司,连带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样利润充足,投资价值无限,被认为绝不会倒的公司。非但利润是负数,而且随时倒下。
世界舆论,这种似乎是天生就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的东西,就是在天幕出世的过程中被解构了出来,变的脉络分明。
让世界看清楚了“世界舆论”这东西,到底是什么,究竟在谁手里。
财团的力量真是无远弗届,美国战斗正酣的时候,不耽误一计重锤砸向日本软银。
天幕的实业前景加上资本的力量放大,一周之内,软银就风雨飘摇,毫无还手之力。
日本软银,是多少互联网大公司的老板,老板都这德行了,互联网公司更是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帝国财团动了,世界是看不清资本是怎么回事的。
以为拿钱买点股份,一并购就拥有了资本的力量。以为公司就该是以挣钱为目的的认知,通通被颠覆了。
就是因为帝国财团动了,对垒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连带背后的财团,才逐一浮出了水面。
主力的真正构成,让世界看清了资本的模样。